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絕望學生的深度轉化

活了大半輩子, 我一生中做過最有價值、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是幫助一位絕望的學生深度轉化, 讓她從死蔭的幽谷爬起來, 重新振作、重拾自信, 繼續上路。最近她 WhatsApp, 說剛得到英國名牌大學 UCL取錄念社會科學, 並答謝我以往給她的幫助及鼓勵。 


看到她進大學, 比我自己進大學還要高興。看到她今天的成功, 我知道她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克服了很多困難、恐懼與挫折。雖然我是老師, 教導學生;然而學生也是我的老師, 從每個學生身上, 我都會學到某些東西。她完美地示範了什麼是 resilience, 深刻地提醒我自己, 無論眼前的境況有多糟糕, 改變是有可能的!

三年前的四月份, 我接到這個案。她在名校念中四, 大考臨近, 但她的物理科測驗成績差得很。媽媽非常焦急, 問我可否趕得及幫她考試及格。我老實告訴她:「你女兒現在的成績跟及格的落差頗大, 要她在兩個月內追到, 她自己本身必須非常努力用功, 最重要是她自己要有心去改善。所以她的心態才是決定性的, 補習老師提供的只是技術支援, 她不懂的我可以教她, 但最重要是她自己肯學。現在才剛開始, 我不想亦不能預測結果。」
跟她上了三課, 我發覺她左耳入右耳出, 上週講過的, 她可以完全沒印象;給她的功課幾乎全部做錯了, 或不懂甚麼做。我感受到她對物理完全沒有興趣, 沒有學習動機, 甚至非常抗拒。我把實情跟她媽媽說了, 並說改變需要時間, 叫她別對這次大考有什麼期望。於是, 家長、學生和我都不敢有什麼期望了。事實上,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 重複不斷的挫敗會令人感到無助、想放棄, 甚至抑鬱。而我跟她相處了幾堂, 也感受到她那股絕望沈鬱的「氣場」。
我看我們這樣下去不行, 學生在受苦, 家長在擔憂, 老師也在辛苦地勉強自己教一個沒心機學習的學生, 是三輸的局面。於是我大敢地跟她媽媽說:「以她現在的狀態, 及所剩餘的時間, 大考及格已是不設實際的期望。而如果我們繼續對她存在這期望, 恐怕會讓她承受巨大壓力, 及進一步加深她的挫敗感。她的問題是個深層次矛盾, 她初上中四之際, 面對物理這個抽象艱難的科目, 自己應付不了, 但沒有及早尋求協助, 讓問題日積月累。這樣, 愈是不懂便愈不想學, 愈不想學便愈學不懂, 形成惡性循環🔄。從此, 物理變得沒趣, 甚至神憎鬼厭。
所以, 要徹底解決她的問題, 便要先移除考試壓力, 讓她真真正正認識物理學本身, 並感受它的趣味、價值和意義。如果她能投入其中, 你們便無需再擔心考試的問題, 到她有興趣理解的時候, 成績自然會改善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不是一時三刻改變得來的。」
她媽媽帶點無奈但憑信心接受了我的建議。於是, 在第四課開始時, 我對學生說:「從現在開始, 你不需要再擔心考試了, 反正擔心也沒用, 你還是會不及格的。既然大家有緣在這裡上課, 何不放下恐懼, 珍惜當下, 嘗試去了解這個科目到底是說什麼的。現在忘掉考試罷, 現在只需要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一下牛頓到底在說什麼,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體驗他的三大運動定律……」
當我們不再執著考試, 她面上開始有點笑容, 說話也多了。改變在慢慢地發生, 她上課投入了, 好奇心大了, 現在有不明白的地方會主動提出來問。恰巧當時我正在念心理學, 學到人本治療大師 Carl Rogers person-centred approach。它的精髓在於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即無條件的接納, 我便一改過去對學生要求嚴苛的作風, 不再因學生做不到我的要求而責備她或看扁她, 反而是接納她的一切, 接受她現在能力上的限制, 讓她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和節奏去學習, 讓她做回自己的主人, 不再為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當她不再因為自已做得好與不好而被批判, 當她單單作為一個人的時候, 感覺到被尊重、被重視, 她開始接納自己更多, 也更能夠開放地討論自己的問題。
事實上, 心理學也告訴我們, 內在動機(做某事本身的樂趣)比外在動機(如分數、金錢回報、獎勵、稱讚等)更為持久有效。而外在動機的介入往往令人對本來有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這解釋了為何某些人鋼琴考了八級以後便發誓從此不再碰琴。我讓她看到外在動機(分數、父母的期望)以外, 學物理的內在動機(了解物質及能量、宇宙的運作規律), 提醒她記住初心。
幾個月後, 她媽媽來電, 說考試成績出了, 她非常驚訝🙀!雖然物理科仍是不合格, 亦需要留班, 但分數卻有大躍進。她非常感激我的幫助, 亦怪自已不早點找我。學生在原校重讀中四, 條件是她不能轉科。
九月開學後, 我跟她說:「你能夠在短短兩個月內, 從對物理完全逃避抗拒, 從近乎零分的狀況, 到大考接近四十分, 你實在花了很大努力去克服種種困難與困擾。你做得很好, 實在很難得, 恭喜你!你也該恭喜自己!雖然你現在要重讀, 但你已盡了力, 便問心無愧。或許你會覺得這樣重讀白費了一年時間很不值得, 但日後你年紀大一點以後再回望, 便會覺得一年時間在人生中不算什麼。你今年重讀, 會較去年讀得輕鬆, 因你相比其他同學, 已有經驗及底子, 我反而有點擔心你要重新適應過一班新的同學。」
重讀中四後, 她決定到英國念高中, 還想選物理。臨別, 她父親說:「陳 Sir, 你真勵害!多得你幫我女兒, 現在她整個人也不同了。若非有你幫她, 她早已死了!」我說:「其實是你女兒自己本事,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挫折逆境, 跌倒了便再爬不起來, 但她做得到!」其實她早已本自俱足, 她才是因, 她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 我只是助緣, 而她亦有一雙十分體諒的父母, 提供一個非批判的環境給她發芽生長, 最終便結成果子。
這個案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轉化是可能的, 而她的轉化亦令我十分感動。然而我們往往是太過著重結果, 愈想求便愈求不得, 令自己愈來愈苦, 愈掙扎愈往下沈。若我們能夠更專注當下, 更全心投入過程, 結果反而更好。這就是佛家說的過程努力, 結果隨緣了。
以往我教很多成績本身很好, 但家長要求我幫他們兒女奪A取星, 錦上添花的。然而,我現在更想多做一些像本文所述的個案, 幫助學生轉化, 同時也幫自己轉化, 渡人自渡。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別說數學無用!



友人選購能量飲品,一款500mL $8,另一款 800mL $11,問題是那款較化算。我一聽便覺熟口熟面,啊,那不是在小學數學文字題裡經常出現的嗎!?

簡單地算兩條除數便可判斷。
那個數除那個數?
那個數除那個數也可以。如500mL/$862.5mL/$1800mL/$11是七十多mL/$1,自然是後者較化算。但反過來除亦可,$8/500mL$1.6/100mL$11/800mL$1.375/100mL,也是後者較便宜。
「心算這種數有點複雜,怎可容易些
「拿手機出來算罷!」
在超市拿手機出來算這種數,不怕給師奶取笑嗎
「現在很多人隨時隨地也會拿手機出來,人家大概以為你在whatsapp罷!」
「不,算這些婆數竟要出手機,太麻煩了,有簡單一點的算法嗎
「嫌除數煩,算乘數罷!先找出58的最小公倍數40,即500mL $8要乘8,得4L $64800mL $11要乘5,得4L $55。同樣是4L,現在可直接比較價錢了,當然是$55那個,即後者較化算了。」

「有更簡單的嗎
有,小六數學裡有一課是比較份數大小的。5/88/11,誰大?是後者,看,兩個數的份子與份母恰好同樣相差3,那麼數字較大的那個,數值也較大。

別說數學無用!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教學示範 - 數學



For every meter a diver goes down the water, the light intensity around him reduces by 2.5%. At what depth would the light intensity become half of that at the water surface?

潛水員每下潛一米,週遭的亮度便會下跌 2.5%。問他在哪個水深時,週遭的亮度會下跌至水面亮度的一半?

這是我一位補習學生問的數學題。很多人很快便給出答案 20m。他們的想法是題目只提供了兩個數字,2.5% 一半,即 50%,要找一條算式去處理這兩個數字,那該把50% ÷2.5%吧?

這便是一般香港學生的通病,不加思索,只求盡快找來一條「像樣」的算式把數字拼湊便算了。

這是一條中四的數學題我知道答案不可能那麼簡單可是一下子我也想不出該怎樣計算於是我想想潛水員在一米水深處他週遭的亮度會是多少

那該是 y(1-2.5%)y 表示水面的亮度。
At 2m, 亮度 = 在一米水深處的亮度 x (1-2.5%) = y(1-2.5%)2
At 3m, 亮度 = 在二米水深處的亮度 x (1-2.5%) = y(1-2.5%)3
                  
                  
                  

如此類推,
At zm, 亮度 = y(1-2.5%) = 水面亮度的一半 = y/2
   y(1-2.5%) = y/2
         0.975 = 1/2
log (0.975) = log (1/2)
z = log (1/2) / log (0.975) = 27.4

當潛水員每下潛到 27.4m 時,他週遭的亮度是在水面時的一半。

考試的題目不會全是我們見過或做過的,然而它所需要的知識與概念必定是我們已學過的,只是換成了我們不熟悉的包裝。應試時把熟悉的題目先做,在有把握的地方都取了分後,便可集中精神輕鬆思考難題。

當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明顯時,便可考慮把資料列表,使我們看清事物的發展與趨勢,觀察出它們的規律。這便是我訓練學生的方向,他們日後總要獨自面對新問題,也不是每個問題都有 model answer,更不要期望身旁經常有人給他們答案。

某些補習社給學生大量的習題作機械式操練,而不去解釋當中觀察及思考的竅門,只會製造出高分低能的學生。我認為日常操練題目,應從每類典型中適量揀選便可,最重要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思考、組織及表達。

如何選擇合適的補習?



市面上的補習大概有三類:補習天皇、小型補習社及上門補習。

現時大部份的補習天皇以播放錄像的方式授課,著重考試技巧,亦會預測公開試題目。他們通常都會強調他們的筆記如何精美及所輯錄的題目如何獨家。事實上,補習天皇的確價廉物美,也有不少會考狀元報讀!

坊間流傳著一個說法:「名校教師教學最差勁,反而二流學校的老師最認真教書!」乍聽起來好像很不合邏輯,細心想想,却又十分合理。名校內學生成績競爭激烈,學生自會閉關苦讀及課後補習,而他們能跨過名校的門檻,本身已是打跨了很多對手的精英,他們會考拿A的比率必然高。衡量名校教師最重要的指標便是學生奪A的數目,但這東西其實學生比他還緊張,個個自動波,因此名校教師基本上必能「交差」,何不hea教?教師愈hea,學生便愈沒心機上課,反正下課後可以去天皇天后那裡聽些較精彩生動的課。見學生沒心機,教師則更hea,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有位補習學生向小弟投訴,說他的數學老師竟然說:「你們現在聽不明不重要,下課後去補習便行!」

另一方面,二流學校老師的教學好壞,對學生的公開試成績有較直接的影響。他們有較強烈的動機去教好學生。

補習天皇的video class,對象是一般水平的學生,談的是最大路的東西。假設有個學生在學校上課已聽懂了80%的內容,即他尚有20%的內容不明白,他放學後看天皇的video。對於那80%已懂的東西,他沒選擇的權利,只好坐下來再聽一次;對原來不明白的20%,他看過天皇精闢的解說後明白了10%,還剩下10%的不解之謎,他沒法向電視畫面裡的天皇發問。算一算,這位同學的得著就只是那10%,你能夠接受這樣的學習效率嗎?同學在學校學的東西,放學後在天皇那裡又再重聽一次,是double handling。學生也想既然天皇講得更動聽,何必在學校聽老師的廢話,於是上課時不是跟鄰坐的同學吹水,便是在做其他功課,老師及學生均在浪費時間,大家鬥hea

小型補習社的運作方式 一般是56人一組由一位導師負責。這幾名學生通常來自不同年級,就算同一級而學校不同,學的東西也不一樣。在這樣的組合下,導師不可能主動教他們什麼,只可以叫他們自己做功課或另派習作給學生自己做,隨後逐一給他們對答案,同學有不明白的便要排隊問導師。所以有人也稱這類補習班為功課輔導班或操卷班,最適合父母皆要上班無暇督促子女的小學或初中生參加。那兒的導師通常都不太能夠處理高中的問題。

最後要談的是上門單對單私人補習,也是價錢最貴的一種。它最大的好處是導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弱點度身訂造操練的方法不用再浪費時間在學生已在課堂裡學懂了的事情。事實上小弟有幾名學生本來都上了大半年天皇的課,成績却仍然差得嚇人。其中一名校男生更在外面補足8科!我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毛病,連家長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他們都是念理科的,然而却都不愛思考的!再加上懶惰就死得更慘。問題不在天皇那裡,天皇已交足貨-精美的筆記、精闢的講課、答題的必殺技、大量的習題,總之無械可擊!

這類學生最需要的不是天皇天后,而是一位personal coach去貼身跟進。他們的共通個性是對學科知識缺乏興趣,性格被動,平常不愛發問,總之煮到嚟就食,有乜問題唔好要我想,最好你話晒我知點做,然後我背咗佢

這種讀書方法對理科生跟本唔work,數理的問題變化多端,可以很多不同型態去包裝,著重分析與應用,必須常動腦筋及動用想像力,去拆穿包裝背後是想考你那些basic concepts
教導這類學生必須向他們進攻!開始時他們會閃、避、捨,說:「我真的想不到呀!你做給我看罷。」這時不可輕易就範,必須在心裡起一個流程圖(flowchart),耐心地順序向他們發問相關問題,這樣既給了他們提示,也示範了解難的流程

這樣堅持幾個月,他們便可戒掉那不加思索的壞習慣,採取較積極的學習模式
要做個好的私人補習老師,不單要具備相關的學科知識,還要掌握學生的心態與個性,有能力去影響及改變他們,後面那兩點也是為什麼家長常說那些兼職補習的大學生幫不到忙的原因。

若閣下的子女需要數學或理科私人補習,可電聯 98333004 Julian Chan

學習迷思 - 有一份好筆記便可以拿到好成績?



很多家長打電話來查詢補習,總喜歡問:「陳Sir,你有沒有筆記提供給學生?」我萬分詫異,難道閣下的子女沒有課本嗎?

我認識很多學生包括名校生,從不看課本,只看天皇或學校派的筆記。被這種雞精飼料餵大的學生只求結果與效率,不需要過程,不問理由,不講辯證。他們最喜歡不勞而獲,最好不用做又有錢收,甚至談情說愛也無須蘊釀,一來就問「你受唔受溝?」。

從前我念書時不流行補習,沒有互聯網,會考的評分標準是內部文件,好不容易才獲得重要資訊。那時上課,老師基本上按照課本來教,遇上一些抽象難明的概念,老師會有獨特的演繹與詮釋,我們就把這些抄下來。老師絕少印什麼筆記、工作紙給我們。在課堂上沒弄懂的東西,回到家裡便翻參考書,看看在不同演繹下有否新的啟發。

現在學校裡的都是廿四孝老師,上課用投影片,派發精美筆記及工作紙。學生上學不用帶書,不用抄筆記,甚至不用帶腦。這樣的教學模式的革新,對教師與學生,是雙贏還是雙輸?

「六、七十後」,現在三十多到四十多歲,離開中學校園已二、三十年罷。他們當年下過苦功者,很多學過的東西現在還懂得、記得。我有一位學生的母親,不是教師,却仍能親自教導兒子會考化學及生物!反觀,現在很多學生不知自己在學什麼、為何學,而記憶也超短暫,上堂剛學了,今堂便說全沒印象(不是只忘掉了細節)

心理學家發現人的記憶在情緒較強烈時較深刻,開心的事一世都記得,悲傷者亦然。現在的港孩什麼也沒興趣,沒所謂,沒好惡,沒好壞,沒有喜悅,也沒有悲哀。沒感情的學習又怎可記得真、記得深、記得久呢?

外國的專家做了很多實驗,統計出人的遺忘曲線。剛學完了新事物,廿四小時後記得一半,四十八小時後只剩四分一,...,遺忘速度驚人。為把短暫記憶化作長期記憶,學完了新事物後必須重溫最少三次,第一次最好在廿四小時後,第二次在一週後,第三次在一個月後。

簡言之,書要溫三次才會熟。要你把那份筆記念三次,你會喜悅嗎?筆記就像一篇讀書報告,你會否只看金庸小說的閱讀報告而不去看他的小說?喜悅就在過程中,很多人會把一本金庸小說看幾次,仍覺津津有味。

儘管是物理或化學課本,裡頭也有許多歷史與故事,如人對物質結構的觀念從古希臘到近代有什麼變化,是誰觀察到哪些現象後問了哪些問題,又是誰提出了解答,這些解答怎樣得到驗證。這些考試不考的,却是求學問的樂趣所在,一但看得著迷了,便思潮作動,激發更多問題,並主動去找答案。看書,除了獲取學科知識,也為了學習前人處事的智慧與態度。反之,只讀雞精筆記就是在悶殺掉學習的情趣。

港孩的生活已被過度安排,若我還給他們筆記,餵他們吃殘廢餐,只會令他們成為廢人。這十幾年來,學店不斷炒作什麼名師有什麼獨門筆記,奪A必讀。繼而,一些私人補習老師也說自己可提供各名師筆記及大量題目給學生操練。港爸港媽看得太多這些廣告,給洗了腦,也不能獨立思考。

我不但不會給學生筆記,還會叫他們演述一次學校教過的東西。我會替他們糾錯,拾漏,及解通不懂的地方,然後叫他們再完整地說一遍給我聽。學生自己說對一次,勝過老師講十次給他聽。學生說對了,你可以肯定他已學懂;然而就算他聽罷十次,實質收到什麼,能用到什麼,天知曉。

有位學生對化學超級善忘,或許他真的非常討厭這一科,光叫他做 presentation 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我叫他重溫課本後自己寫筆記。我希望他能用齊讀、寫、劃三味記憶,不同型式的記憶會儲存在腦內不同區域,日後要在記憶中召喚某東西時, 一路失靈還有另外二路,較可靠穩妥。

調理農務也好


奉其母之命,暑假前跟一位學生談過了選科的考慮,詳見新高中如何選科?。不見一個暑假,原來他中三大考不好,沒選擇,被安置進了文科班。方才開學一週,他已大吐苦水,說最不想念文科,很多嘢記,很多嘢寫,還想明年打掉中史科。

心想,那是活該的,上學年我發覺他 Science學得不好,勸他加堂調理一下,他却只顧 hea,不以為然。暑假前叫他好想一下自己的志願與理想,別了三個月,還是一臉茫然。

他其實資質不錯,話頭醒尾,可惜太沒目標,太懶散了。他先天的優勢,已給輸掉;技術不難學,只怕他沒態度。

吃住不愁,在家躺著很舒適,有獨立房間,不用趕住公共自修室,這是缺乏動機的一代,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貴為獨子,父母溺愛,不會義正詞嚴,還是讓他的狀況「自由發展」罷。

世界愈來愈多沒個性的人了,甚麼都好,人總要有理想,才有生存動力。社會不須人人立志當醫生律師,我有位學生,父母皆名醫,他却獨愛時裝設計,還立志建立自己的品牌。

考慮了客觀因素,立了志,便要有決心與耐力去做。成長經歷或會改變心志,人生每個階段可有不同願景,却不可或缺。有學生很喜愛動物,想當獸醫,她知道香港沒有開這課,去外國又太貴,便打算去台灣念。

退一萬步,當你什麼都沒興趣,總也喜歡吃罷!那可以想想搞有機耕作,種些有益健康的蔬果給自己,給家人朋友吃,亦是一門生意。對了,將來便念調理農務系罷!雖然香港暫時未有,有錢的可去美國,負擔不來也可去台灣念。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便畢業於台大農務系,後來還去美國繼續調理,至取得博士。

奪A之路


會考8A,定是個天才吧?三十年前或許是,現在可不敢說了。

會考課程大縮水,如物理科,從前的簡單機械、力矩、氣體定律及電子學都取消了。明師出高徒,高人却不必靠明師。從前基層多,沒條件補習,只靠天資努力,揣摩學問與答題技巧。自從港人富起來,補習盛行,奪A不再是大難事了。

小弟有位補習學生在末代會考取了 8A2B,且看看他的奪 A 之路。

他家景富裕,念名校精英班,自小成績優異,琴棋書畫皆能。去年暑假,他爸找我,說兒子物理及化學成績不好。幾堂以後,他爸詢問情況,我說他基礎很好,不過再作深層一點的分析與討論,便...他爸終於按捺不住,說兒子上了中四 後,這兩科一直不好,更說根本無興趣念理科,還嚷著要把它們打掉,只因酷愛數學,想念附加數,才選理科。更糟的是,自此他出了情緒問題,需求醫服藥。他爸雖貴為醫生,却也無可奈何,自己工餘親自指導,亦讓他出去跟天皇學習,但結果仍強差人意。一方面想兒子進步,另一方面又怕給他太大壓力,無計可施,唯試找我。

綜合了各方資訊,我認為這學生天資聰敏,只因初接觸理科不適應,亦懾於學校與家庭壓力,一兩次測驗低分,便打跨自信,成惡性循環。

我認定問題的根在於心,便從心開始,先正面肯定他的天資能力,著他不用擔心,現在的低分只是暫時的,祇要對自己及對我有信心,經指導後,便可上正軌。第二式是為他減壓,問他:「其實你擔心什麼?以你其他科的表現,怕上不了中六嗎?怕念不上大學嗎?既然你那麼喜愛數學,成績超卓,有沒有想過將來在這方面發展呢?物理化學不好,有啥問題?」

見他愁眉不展,我又說了一番肺腑之言:「你現在或許覺得學業是一切,也許亦受學校與家長壓力,然而我是過來人,告訴你,將來工作,老闆上司同事不會理你會考拿多少個 A,只看你能否把工作做妥及與人合得來。將來你便知道 EQ IQ 重要,會考奪 A,風光一時;但學懂面對逆境,管好情緒,却終生受用。我的大學同學,出身名校,會考 8A,大學一級榮譽畢業,還去美國拿了碩士,回來在某大建築工司工作,前途該無可限量,却因工作上的困難及辦公室政治,便在工地頂樓躍了下來!所以教你物理化學,對我來說,是很碎料,全沒難度;然而你遇上丁點挫折,其實你也合格,只是不夠高分罷了,便垂頭喪氣,信心盡失,才大問題!」

沒興趣的事,怎會幹得好?我總愛在課堂上插上很多題外話,以物理化學貫穿生活。你喝凍檸樂,有沒有留意到放了檸檬後,氣泡加劇湧出,就是因為檸檬酸釋出額外的氫離子,與汽水中的碳酸根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從前他覺得學理科亳無意義,多講這些話題後,他漸漸看到科學與生活式式相關,不再事不關己了。

心戰繼續,亦要開始改變他答題的習慣,他很會背書,背答案,但這不是念好理科的策略。他常識不足,亦不慣分析事物,詳見另文名牌英中 Vs 普通中中 (上集)名牌英中 Vs 普通中中 (下集)。思考方法,本難教難學,然於我則屬易教易學,幾個月下來,他大有進步。

光陰似箭,到了會考前一個月,看著他的 past papers 愈做愈好,已達坐 B A 之水平。我問:「你打算拿 10A 嗎?」他笑曰:「希望啦!」他是個自動波學生,吩咐他做的,必井然有序完成,還按 marking schemes / model answers 批改打分。我一來到便可直入,只討論不懂或錯了的題目,提高效率。最後階段,他做多項選擇題,四十五題中只錯五六題,我再教他如何舔盡最後幾分。我亦著他開始最後階段的執漏,做到「零錯誤」,方法詳見另文怎樣預備DSE

會考前一星期,他爸氣急敗壞的打電話給我,說兒子仍謂沒信心,問我怎辦。我說:「他沒信心合格,還是沒信心攞 A?會考普遍翻炒近十年試題,若他已完成了執漏工程,已沒什麼可做,這幾天輕輕鬆鬆的翻翻書本,背熟公式便是。」他仍不放心,曰:「若出了新嘢,點算?」 我心想:「這樣的問題竟出自七十年代的高材生,現在的醫生口中!」但答:「現在該做的,可以預備的,都做齊了,實沒什麼可以再做。若考試真出現新嘢,便靠常識與分析解決,這等智慧技巧,乃平日累積,我亦示範過不少,相信他也學到一招半式。若考前睡足,臨場發揮穩定,他該坐 B A 了。果真衰了,便屬天意!」

考完化學當天,他發電郵給我,說已對照過天皇在網上流傳的多項選擇題答案,有兩題極具爭議,問我意見。心想,既考完,便算罷,何苦費時覆答案,還有科目要考呢,何必犯弄糟心情之險!其實他所指那兩題,問得清楚,答案清晰,我覆了他,沒什麼好爭議。他說除了那兩題不知對錯,其餘只錯了一題!我大讚他幹得好,該對自己有信心。

放榜當天,本打算晚上才致電學生問成績,怎料他爸午後已來電報喜及致謝,說 兒子拿了 8A2B!雖早有此料,我還是大喜,說不用客氣,虎父無犬子,是貴兒聰明過人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