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大半輩子, 我一生中做過最有價值、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是幫助一位絕望的學生深度轉化, 讓她從死蔭的幽谷爬起來, 重新振作、重拾自信, 繼續上路。最近她 WhatsApp我, 說剛得到英國名牌大學 UCL取錄念社會科學, 並答謝我以往給她的幫助及鼓勵。
三年前的四月份, 我接到這個案。她在名校念中四, 大考臨近, 但她的物理科測驗成績差得很。媽媽非常焦急, 問我可否趕得及幫她考試及格。我老實告訴她:「你女兒現在的成績跟及格的落差頗大, 要她在兩個月內追到, 她自己本身必須非常努力用功, 最重要是她自己要有心去改善。所以她的心態才是決定性的, 補習老師提供的只是技術支援, 她不懂的我可以教她, 但最重要是她自己肯學。現在才剛開始, 我不想亦不能預測結果。」
跟她上了三課, 我發覺她左耳入右耳出, 上週講過的, 她可以完全沒印象;給她的功課幾乎全部做錯了, 或不懂甚麼做。我感受到她對物理完全沒有興趣, 沒有學習動機, 甚至非常抗拒。我把實情跟她媽媽說了, 並說改變需要時間, 叫她別對這次大考有什麼期望。於是, 家長、學生和我都不敢有什麼期望了。事實上, 心理學的研究顯示, 重複不斷的挫敗會令人感到無助、想放棄, 甚至抑鬱。而我跟她相處了幾堂, 也感受到她那股絕望沈鬱的「氣場」。
我看我們這樣下去不行, 學生在受苦, 家長在擔憂, 老師也在辛苦地勉強自己教一個沒心機學習的學生, 是三輸的局面。於是我大敢地跟她媽媽說:「以她現在的狀態, 及所剩餘的時間, 大考及格已是不設實際的期望。而如果我們繼續對她存在這期望, 恐怕會讓她承受巨大壓力, 及進一步加深她的挫敗感。她的問題是個深層次矛盾, 她初上中四之際, 面對物理這個抽象艱難的科目, 自己應付不了, 但沒有及早尋求協助, 讓問題日積月累。這樣, 愈是不懂便愈不想學, 愈不想學便愈學不懂, 形成惡性循環🔄。從此, 物理變得沒趣, 甚至神憎鬼厭。
所以, 要徹底解決她的問題, 便要先移除考試壓力, 讓她真真正正認識物理學本身, 並感受它的趣味、價值和意義。如果她能投入其中, 你們便無需再擔心考試的問題, 到她有興趣理解的時候, 成績自然會改善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不是一時三刻改變得來的。」
她媽媽帶點無奈但憑信心接受了我的建議。於是, 在第四課開始時, 我對學生說:「從現在開始, 你不需要再擔心考試了, 反正擔心也沒用, 你還是會不及格的。既然大家有緣在這裡上課, 何不放下恐懼, 珍惜當下, 嘗試去了解這個科目到底是說什麼的。現在忘掉考試罷, 現在只需要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一下牛頓到底在說什麼,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體驗他的三大運動定律……」
當我們不再執著考試, 她面上開始有點笑容, 說話也多了。改變在慢慢地發生, 她上課投入了, 好奇心大了, 現在有不明白的地方會主動提出來問。恰巧當時我正在念心理學, 學到人本治療大師 Carl Rogers 的 person-centred approach。它的精髓在於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即無條件的接納, 我便一改過去對學生要求嚴苛的作風, 不再因學生做不到我的要求而責備她或看扁她, 反而是接納她的一切, 接受她現在能力上的限制, 讓她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和節奏去學習, 讓她做回自己的主人, 不再為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當她不再因為自已做得好與不好而被批判, 當她單單作為一個人的時候, 感覺到被尊重、被重視, 她開始接納自己更多, 也更能夠開放地討論自己的問題。
事實上, 心理學也告訴我們, 內在動機(做某事本身的樂趣)比外在動機(如分數、金錢回報、獎勵、稱讚等)更為持久有效。而外在動機的介入往往令人對本來有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這解釋了為何某些人鋼琴考了八級以後便發誓從此不再碰琴。我讓她看到外在動機(分數、父母的期望)以外, 學物理的內在動機(了解物質及能量、宇宙的運作規律), 提醒她記住初心。
幾個月後, 她媽媽來電, 說考試成績出了, 她非常驚訝🙀!雖然物理科仍是不合格, 亦需要留班, 但分數卻有大躍進。她非常感激我的幫助, 亦怪自已不早點找我。學生在原校重讀中四, 條件是她不能轉科。
九月開學後, 我跟她說:「你能夠在短短兩個月內, 從對物理完全逃避抗拒, 從近乎零分的狀況, 到大考接近四十分, 你實在花了很大努力去克服種種困難與困擾。你做得很好, 實在很難得, 恭喜你!你也該恭喜自己!雖然你現在要重讀, 但你已盡了力, 便問心無愧。或許你會覺得這樣重讀白費了一年時間很不值得, 但日後你年紀大一點以後再回望, 便會覺得一年時間在人生中不算什麼。你今年重讀, 會較去年讀得輕鬆, 因你相比其他同學, 已有經驗及底子, 我反而有點擔心你要重新適應過一班新的同學。」
重讀中四後, 她決定到英國念高中, 還想選物理。臨別, 她父親說:「陳 Sir, 你真勵害!多得你幫我女兒, 現在她整個人也不同了。若非有你幫她, 她早已死了!」我說:「其實是你女兒自己本事,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挫折逆境, 跌倒了便再爬不起來, 但她做得到!」其實她早已本自俱足, 她才是因, 她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 我只是助緣, 而她亦有一雙十分體諒的父母, 提供一個非批判的環境給她發芽生長, 最終便結成果子。
這個案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轉化是可能的, 而她的轉化亦令我十分感動。然而我們往往是太過著重結果, 愈想求便愈求不得, 令自己愈來愈苦, 愈掙扎愈往下沈。若我們能夠更專注當下, 更全心投入過程, 結果反而更好。這就是佛家說的過程努力, 結果隨緣了。
以往我教很多成績本身很好, 但家長要求我幫他們兒女奪A取星, 錦上添花的。然而,我現在更想多做一些像本文所述的個案, 幫助學生轉化, 同時也幫自己轉化, 渡人自渡。